时间: 2025-05-04 10:2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59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目的和计划,主动地采取行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它强调个体在行为选择和实施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
“主观能动性”这一概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时会被集体利益所制约。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也在逐渐增强,尤其是在教育和管理领域。
“主观能动性”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主、创新和进取。它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等待他人指示。这种主动性不仅帮助我解决了问题,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生活的画卷上,
我挥洒着主观能动性的笔触,
每一笔,都是我心灵的印记,
每一划,都是我意志的延伸。
在西方文化中,“主观能动性”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gency”,强调个体在社会和环境中的行动能力和自主性。不同文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认同其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深刻而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也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潜力,实现目标。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3.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5.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