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7:25
“三大纪律”通常指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中,为了确保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特别强调的三项基本纪律。这三大纪律具体包括: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这些纪律旨在确保军队与民众的良好关系,以及军队的廉洁和效率。
在文学作品中,“三大纪律”可能被用来描述军队的纪律性和对民众的尊重,增强故事的道德和历史背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军事和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是研究**共产党历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军纪”和“纪律”强调的是军队或组织的规则和秩序,而“规矩”则更广泛地指代任何形式的规则和标准。反义词则描述了与纪律相反的状态,如无序和混乱。
“三大纪律”这一概念起源于共产党的早期军事活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军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三大纪律”不仅是军事纪律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部分,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及对公共财产的尊重。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纪律严明、公正无私的形象,以及军队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传达了一种秩序和责任感,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三大纪律”的原则,比如在工作中遵守规则,尊重同事和客户的权益,以及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战士遵守三大纪律,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坚守诚信与公正。”
想象一幅画面:一支整齐的军队在晨曦中行进,遵守着“三大纪律”,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军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传达出力量和秩序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军事纪律概念也存在,但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军队强调的“荣誉、勇气、承诺”等价值观。
“三大纪律”不仅是军事纪律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建立更强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4.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