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1:12
“漫天风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风雪弥漫整个天空,形容风雪非常大,覆盖范围极广。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绘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或者用来比喻某种困难或挑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在文学作品中,“漫天风雪”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压抑、艰难的氛围,如在描述战争、迁徙或灾难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个**或情况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例如:“这场金融危机就像是一场漫天风雪,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一地区的极端天气现象。
同义词中,“风雪交加”强调风和雪同时并存,而“雪虐风饕”则形容风雪极其猛烈。反义词“风和日丽”和“晴空万里”则描述天气晴朗,与“漫天风雪”形成鲜明对比。
“漫天风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漫天”和“风雪”两个词组合而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描述自然灾害的诗句,虽然未直接使用“漫天风雪”,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
在**文化中,风雪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坚韧不拔、逆境中的奋斗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自然灾害或社会危机,强调其普遍性和严重性。
“漫天风雪”给人以寒冷、艰难、孤独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极端天气中挣扎求生的人们,或是历史上的艰难时刻。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坚韧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在风雪中旅行的经历,那种寒冷和艰难让人深刻体会到“漫天风雪”的含义。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更加珍惜平静和温暖的日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漫天风雪中,一枝红梅傲然绽放,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风雪交加,视线模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壮的音乐,增强“漫天风雪”的氛围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blizzard of snow”或“a storm of challenges”,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表达的意境相似。
“漫天风雪”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天气或困难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恶劣条件,还隐含了情感上的挑战和考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漫天风雪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4.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