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0: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0:04:05
听阈:听阈是指人耳能够感受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即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它是衡量听力敏感度的一个指标,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专业领域:在听力学和声学领域,听阈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评估个体的听力水平。医生或听力专家会通过听力测试来确定患者的听阈,以便诊断听力损失的程度。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听阈”来比喻某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例如:“他对八卦新闻的听阈非常低。”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听阈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人物的感知能力或心理状态,例如:“她的听阈似乎被悲伤所封闭。”
同义词:听力阈值、听觉阈限
反义词:听觉上限(虽然不常见,但可以理解为听力的最大感知范围)
词源:“听阈”一词由“听”和“阈”组成。“听”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用耳朵感知声音;“阈”则源自古代汉语,意为门槛或界限。
演变:随着现代医学和声学的发展,“听阈”一词被赋予了更精确的科学定义,成为评估听力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社会,随着噪音污染的增加,听力保护和听力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听阈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听力损失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情感反应:提到听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听力测试的紧张感,或是对听力损失的担忧。
联想:听阈也可能让人想到安静的环境,或是对细微声音的敏感捕捉。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听阈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音中。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 听阈如细丝, 捕捉风的低语, 星辰的轻叹。
视觉联想:听阈可能让人想到一幅描绘安静森林的画作,其中细微的声音被放大。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音频,从完全的寂静逐渐过渡到微弱但可感知的自然声音,如树叶的沙沙声。
在不同语言中,听阈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科学定义和应用是普遍一致的。例如,在英语中,听阈通常被称为“hearing threshold”。
听阈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关注听力健康。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听阈,对于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阈】
门槛。
【引证】
《说文》-阈,门榍也。 、 《玉篇》-阈,门限也。 、 《尔雅》。注:“阈,门限。”-柣谓之阈。 、 《礼记·曲礼》-不践阈。 、 《礼记·玉藻》-宾入不中门,不履阈。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见兄弟不踰阈。 、 《汉书·王莽传》-思不出乎门阈。 、 《后汉书·班固传》-仍增崖而衡阈。 、 《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组词】
阈闱
门户;门口。
【引证】
三国魏·曹植《应诏》-仰瞻城阈,俯惟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