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8:45
听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听别人讲课或演讲,通常是指在教育环境中,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解来学*知识。
“听课”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听”和“课”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
在*文化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听课”作为学的一种方式,承载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的重视。
“听课”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教室、专注的学生和充满智慧的教师,带来一种学*和成长的积极情感。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经常听课并从中受益匪浅。记得有一次,一位教授的课让我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听课”: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静静听课, 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波涛。
想象一个安静的教室,学生们专注地听着教师的讲解,这个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听课”可以翻译为“attend a lecture”或“listen to a class”,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听课”是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知识的获取,还涉及对学环境的适应和对教师讲解的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听课”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课】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引证】
《说文》-课,试也。 、 《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 《管子·七发》-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 苏洵《上皇帝书》-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
【组词】
课其事业;课试、 课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