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1:14
格林尼治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 GMT) 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它是世界时间的参考标准。GMT最初是基于地球自转的平均太阳时间,后来被协调世界时(UTC)所取代,但GMT仍然在某些场合和地区被使用。
GMT的词源来自于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该天文台自17世纪起就是时间的测量和标准化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GMT被广泛接受为国际标准时间,直到20世纪被UTC所取代,但GMT仍然在非正式场合和某些专业领域中使用。
GMT在历史上曾是全球时间标准的基础,反映了英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全球影响力。即使在UTC成为主流标准后,GMT仍然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GMT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确、权威和国际化。它代表了时间的统一性和全球同步的概念,这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跨国旅行或与不同时区的朋友交流时,了解和使用GMT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时间,避免误解。
在诗歌中,GMT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全球的联系:
格林尼治的钟声,穿越时空的界限, 在每个角落,记录着世界的脉动。
想象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钟声,它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是历史的回响,这种声音和图像可以唤起对全球统一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GMT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全球时间标准的概念是普遍的。例如,在法语中,GMT被称为“Temps Universel Coordonné”(UTC)。
GMT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时间标准,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被UTC所取代,但它仍然在某些场合和地区被使用,并且在文化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了解GMT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也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的全球性和统一性。
1. 【格】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3.
【尼】
阻止;阻拦。
【引证】
《墨子》-淫嚣不静,当路尼众。
【组词】
尼行、 尼阻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5.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6.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