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2:4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42:47
溃散:指军队或组织在战斗或压力下崩溃、瓦解,成员四散逃亡,失去组织和战斗力。
“溃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溃”和“散”两个字组成。“溃”原指水流冲破堤坝,引申为崩溃;“散”指分散、散开。两者结合,形成了“溃散”这一词汇,用以描述组织或结构的彻底崩溃。
在**历史上,“溃散”常用于描述军队在战争中的失败,如《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溃散。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中对军队组织和纪律的重视。
“溃散”一词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失败和混乱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序、逃亡和绝望,影响着人们对**的负面评价。
在个人经历中,“溃散”可以用来描述一次失败的团队项目,如“我们的创业计划因为市场变化而溃散了。”
在诗歌中,“溃散”可以用来形容情感的崩溃:
心如溃散的堤坝, 泪水如洪流般涌出。
在英语中,“溃散”可以对应为“disintegrate”或“collapse”,虽然意思相近,但“disintegrate”更强调物理上的分解,而“collapse”则更侧重于结构的突然崩溃。
“溃散”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崩溃,也反映了心理和社会结构的瓦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溃散”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
1.
【溃】
(形声。从水,贵声。本义:水冲破堤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溃,决也。 、 《说文》-溃,漏也。 、 《苍颉篇》-溃,旁决也。 、 《水经注·河水》注-不遵其道曰洚,亦曰溃。 、 木华《海赋》。注:乱流貌。”-沸溃渝溢。 、 宋玉《高唐赋》。注:“水相交过也。”-溃淡淡而并入。 、 《文选·长笛赋》-渟涔障溃。 、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 《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班固《西都赋》-溃渭洞河。
【组词】
溃围、 溃冒、 溃溢、 溃滥、 溃渱、 溃溃、 溃流、 溃濩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