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0:06
失落感: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在失去某种期望、目标、关系或物品后所感受到的悲伤、空虚或不满足的情绪体验。
失落感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失落”和“感”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失落”指的是失去或遗失,而“感”则是指感觉或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情感状态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失落感常常与个人成就、人际关系和社会期望紧密相关。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未能达到社会或个人的期望可能导致强烈的失落感。
失落感常常让我联想到灰暗的天空和寂静的街道,这种情感体验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它影响我的思维,使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缺失和遗憾。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失落感曾在我未能通过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出现。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世界抛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中恢复过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失落感”:
在寂静的夜里,失落感如影随形,
星光不再闪烁,心灵深处一片漆黑。
失落感可以通过悲伤的音乐和暗色调的视觉艺术作品来表达。例如,一首慢节奏的钢琴曲或一幅描绘孤独人物的油画。
在英语中,“失落感”可以翻译为“sense of loss”或“feeling of loss”。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情感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体验是普遍存在的。
失落感是一个描述人类复杂情感状态的重要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在心理学和文化研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和失落。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3.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