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7:46
词汇“失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失行”字面意思是指失去行为能力或行为规范,通常指的是在道德、礼仪或行为准则上的失误或偏离。
在文学作品中,“失行”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物的行为失当或道德沦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可能会用来讨论个体的行为问题。
由于“失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失”和“行”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失去行为准则的意思。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失行”可能与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紧密相关。例如,在强调礼仪和道德的社会中,个人的失行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批评。
“失行”这个词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反应,如失望、愤怒或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不道德或不适当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人的失行,例如在职场上的不诚实行为或在社交场合的不恰当举止。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行”来象征人性的堕落或道德的沦丧:
在道德的边缘徘徊,
失行的人,迷失了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公共场合行为失当的人,引起周围人的侧目和议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紧张的音乐来表达失行带来的负面情绪。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misconduct”或“breach of conduct”。
“失行”这个词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讨论道德、行为规范和伦理问题时,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特定语境中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