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23: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3:00:31
损:损害、减少、损失。 瘠:贫瘠、不肥沃。
损瘠:字面意思是指土地贫瘠,引申为资源或财富的减少、损失。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损瘠”可能用来形容土地的贫瘠,如“这片土地因长期干旱而变得损瘠不堪。”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形容经济状况的恶化,如“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得损瘠。” 专业领域:在农业或经济学中,可能用来描述土地的贫瘠或经济的衰退。
同义词:贫瘠、枯竭、衰退 反义词:肥沃、富饶、繁荣
“损”和“瘠”都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甲骨文和金文。在古代文献中,“损瘠”常用来形容土地的贫瘠,后来逐渐引申为资源的减少或损失。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的肥沃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损瘠”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损瘠”一词给人以负面、衰败的联想,常与贫困、困难、衰退等情感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损瘠的情况,如干旱、过度开发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割裂了土地的肌肤,使其变得损瘠,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干裂的土地,缺乏生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来表达损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ren”或“depleted”,用来形容土地的贫瘠或资源的枯竭。
“损瘠”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形容土地的贫瘠,还引申为资源的减少或损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瘠】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同本义。或作“膌”。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 、 《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长短丰瘠。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老年如脊牛。
【组词】
瘠弱、 瘠疲、 瘠色、 瘠牛偾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