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7:23
词汇“学仕”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学仕”一词通常指的是那些既有学识又有官职的人,即学者兼官员。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指代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文人。
“学仕”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在**古代社会,“学仕”是社会精英的代表,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对社会文化和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到“学仕”,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学识和政治智慧,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敬意和向往。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学仕”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人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学仕”:
学仕风流,笔下生花,
诗酒趁年华,官场亦潇洒。
提到“学仕”,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书桌上放着笔墨纸砚,以及文人吟诗作对的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holar-official”,但在使用和含义上有所不同,更多强调的是学者的官方身份。
“学仕”这个词在*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学识和官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政治结构。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化时,这个词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仕】
(会意。从人,从士。本义:做官)。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 《后汉书·崔骃传》-常经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 《论语·微子》-不仕无义。 、 《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 马中锡《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 清·周容《芋老人传》-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组词】
仕官、 仕途经济、 仕止、 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