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5:01
词汇“学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学”和“义”组合而成的,但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固定的含义。因此,我将分别对“学”和“义”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如果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表达的意思。
总结来说,“学义”如果作为一个词汇存在,它可能强调了学和道德的结合,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