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33:29
悲声:指悲伤的声音或哀叹的声音。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悲伤、哀痛或失望时发出的声音。
悲声一词由“悲”和“声”两个字组成。“悲”字古已有之,表示悲伤、哀痛;“声”字则指声音。两者结合,形成表示悲伤声音的词汇。
在**文化中,悲声常与哀悼、丧葬等仪式相关,如古代的挽歌。在社会背景中,悲声可能与重大灾难、战争或个人悲剧相关。
悲声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同情。联想可能包括哭泣、哀悼、失去亲人等场景。
在个人经历中,悲声可能与亲人去世、失恋或其他重大失落**相关。例如,听到朋友的悲声,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痛苦。
诗歌: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悲声如泣,泪洒长空。
心随风起,梦随云散,
哀歌一曲,诉尽凄凉。
视觉: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夜空下哭泣,周围是寂静的街道和昏暗的灯光。 听觉:悲声可能让人联想到低沉的哭泣声、哀伤的音乐或挽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ament”或“wail”,它们也用来描述悲伤的声音。不同文化中,悲声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悲声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悲伤的声音,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悲声有助于更深刻地传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