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17
散工 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临时或短期的工作,与长期或固定的工作相对。它强调的是工作的非正式性和灵活性,通常不涉及长期雇佣关系。
“散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散”和“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散”有分散、不集中的意思,而“工”指工作或工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非正式的、灵活的工作形式。
在**,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散工或零工经济逐渐兴起。这种工作模式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大城市中,许多人选择做散工来平衡工作与生活。
“散工”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不稳定和临时性的感觉,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生活的艰辛和不安全感。然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代表着自由和灵活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如学生、家庭主妇、退休人员)选择做散工,以获得额外的收入或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散工”来描绘一个在城市中漂泊的灵魂,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归属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繁忙街头寻找工作的散工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旋律来表达散工生活中的灵活和自由。
在英语中,“散工”可以对应到“gig work”或“freelance work”,这些词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相似的含义,即非正式的、灵活的工作形式。
通过对“散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劳动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工作形式的变迁,也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描述现实世界。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