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6:28
“散学”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学生放学或结束课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即学校课程结束后的时间。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分散学”或“学结束”。
“散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散”和“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可能更多指学生分散回家,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多指学校课程的结束。
在*文化中,“散学”通常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反映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也象征着从学到休息的转换,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散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放学后的快乐时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以及与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在我的学生时代,散学总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它意味着我可以暂时放下学*的压力,和朋友们一起享受自由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散学”:
夕阳下的散学铃,
孩子们的笑声如歌。
书包轻晃,心儿飞翔,
校园外的世界,无限宽广。
想象一下,夕阳下,学校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校门,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温馨和快乐的画面,以及那清脆的铃声。
在英语中,“散学”可以对应为“school's out”或“dismissa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学校课程结束的含义。
“散学”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学生生活的日常节奏和情感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表达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