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5:15
散失:指物品、信息或能量等因各种原因而分散、丢失或消散。
“散失”由“散”和“失”两个字组成。“散”原指分散、散开,“失”指失去、丢失。在古代汉语中,“散失”多用于指书籍、文物等的遗失。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散失”是一个重要概念,指文化遗产因战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而丢失。
“散失”常带有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珍贵事物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疏忽而导致重要文件或物品的散失,这种经历让人感到懊悔和警惕。
在诗歌中,“散失”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忘:
岁月如梭,记忆散失, 往昔的欢笑,如今何处寻觅?
在英语中,“散失”可以对应为“dissipate”或“lose”,但具体语境和用法有所不同。
“散失”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品的丢失,也反映了文化和情感的流失。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散失”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遗憾和损失的情感。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