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2:15
应接无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应付接续的事物而没有空闲”。它形容事物或活动非常多,以至于无法全部处理或参与,通常用来描述忙碌到极点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应接无暇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繁忙生活中的无奈和压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自己的忙碌状态,或者调侃他人的忙碌。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项目管理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资源或时间不足的情况。
同义词:
反义词:
应接无暇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应接不暇,是以有暇。”原意是指在繁忙中仍有空闲,后来演变为形容极度忙碌,没有空闲的状态。
在文化中,应接无暇** 反映了人们对忙碌生活的普遍感受。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关注。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紧张和压力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忙碌、疲惫和无法喘息的状态。它也可能引发对效率和时间管理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感受到应接无暇的状态,尤其是在工作高峰期或项目截止日期临近时。这种感觉让我更加重视时间管理和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日程如织,应接无暇,
心似飞絮,飘摇不定。
应接无暇 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快速流动的人群和紧张的工作环境。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和匆忙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overwhelmed" 或 "swamped",它们也用来形容被任务或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状态。
应接无暇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忙碌状态,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引发人们对时间管理和生活平衡思考的触发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感受和状态。
婉娈心期,绸缪宴语,应接无暇,取与非他。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接】
迅速,敏捷。 同: 捷
【引证】
《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暇】
(形声。从日,叚(xiá)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暇,闲也。 、 《书·无逸》-不敢自暇自逸。 、 《左传·成公十六年》-好以瑕。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救亡不暇,安得王哉? 、
——龚自珍《病梅馆记》。
【引证】
《国语·晋语》-将吊不暇。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炊不暇熟。
【组词】
暇时;暇刻、 暇晷、 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