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5:44
漏壶:漏壶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器,通过水或沙的流动来测量时间。它通常由一个容器和一个漏嘴组成,水或沙从漏嘴缓慢流出,以此来标记时间的流逝。
漏壶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漏壶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随着时间的推移,漏壶的设计和材料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原理保持不变。
在古代社会,漏壶不仅是计时工具,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宫廷和寺庙中,精美的漏壶常常被用作装饰品和仪式用品。
漏壶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宁静和秩序,以及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在我的生活中,漏壶主要是在历史书籍和博物馆中遇到。它让我对古代的计时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漏壶:
漏壶滴水,夜深人静,
时光流转,无声无息。
岁月如梭,转眼即逝,
珍惜此刻,莫让光阴虚度。
漏壶的视觉联想是古朴的容器和细长的漏嘴,听觉联想是水滴滴落的声音,这些都给人一种宁静和古老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漏壶或类似的时间测量工具都有出现,如**的铜壶滴漏和古埃及的水钟。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漏壶作为一个古老的计时工具,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文化和文学中扮演着角色。它提醒我们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