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1:50
词汇“函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在正式的公文或书信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函示”进行深入分析:
“函示”的字面意思是“通过书信或公文传达指示或信息”。其中,“函”指的是书信或公文,“示”则是指示或展示的意思。因此,“函示”通常指的是通过正式的书信或公文来传达某种指示或信息。
“函示”的词源较为直接,其中“函”源自古代的书信,而“示”则源自展示或指示的动作。在古代,书信是主要的远距离通信方式,因此“函示”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函示”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正式场合仍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一直被视为一种正式和尊重的沟通方式。因此,“函示”在传达重要信息或指示时,体现了对收信人的尊重和正式性。在现代社会,尽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普及,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政府公文、法律文件等,“函示”仍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沟通方式。
“函示”一词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式和严肃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等待重要消息的紧张感,或是处理正式事务的责任感。在个人层面,收到一封“函示”可能意味着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或回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收到过一封来自学校的函示,通知我关于毕业典礼的具体安排。这封函示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它标志着我学生生涯的一个重要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将“函示”融入到描述等待重要消息的场景中:
在漫长的等待中,
一封函示如晨曦般降临,
揭开未来的序幕,
心中波澜,难以平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封封装在精致信封中的函示,静静地躺在书桌上,等待被打开。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缓慢而庄重的古典音乐,来营造一种等待和期待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函示”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official communication”或“formal notice”。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正式性和官方性,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灵活,不限于书信形式。
通过对“函示”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正式沟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函示”都体现了书信作为一种正式沟通方式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正式性和准确性。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