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7:30
函稿: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书信或公文的草稿或正式文本。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于正式的通信场合,如商务函件、官方文件等。
函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函”指的是书信或包裹,“稿”则是草稿或文本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于描述正式的书面通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信一直被视为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函稿的使用体现了对书面通信的重视和正式性。
函稿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务或重要的决策过程。
在商务沟通中,我曾多次使用函稿来与合作伙伴确认合同细节,确保双方的理解一致。
在诗歌中,可以将函稿比喻为心灵的信使,传递着深藏的情感和未说出口的话语。
函稿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羊皮纸、羽毛笔和墨水,以及书写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etter draft”或“official document”,但函稿更强调了文本的正式性和草稿的性质。
函稿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范围有限,但在正式的书面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
2.
【稿】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引证】
《说文》-稾,秆也。 、 《汉书·五行志》-民惊走持稾。 、 《书·禹贡传》-又出稾税。 、 《汉书·赵安国传》-茭稾。 、 《资治通鉴》-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 《史记·萧相国世家》-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 、 《山海经·西山经》-(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组词】
稿本、 稿茇、 稿稾、 稿荐、 稿苗、 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