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1:50
悯恤(mǐn x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他人不幸或困境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关怀和帮助。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心和慈悲心,愿意为他人提供援助和支持。
悯恤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高尚品质,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体现了他的悯恤之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悯恤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社会支持或人际关系的积极特征。
同义词:同情、怜悯、慈悲、关怀 反义词:冷漠、无情、残忍、麻木
同义词中,“同情”更侧重于情感上的共鸣,而“怜悯”则带有一定的优越感,“慈悲”则更多用于**语境中。反义词则反映了缺乏同情心和关怀的态度。
悯恤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的同情和关怀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中已有类似的概念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悯恤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悯恤行为常被鼓励,以促进社会和谐与互助。
悯恤这个词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温暖的手和无私的帮助。它激发人们对他人困境的关注和愿意伸出援手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悯恤可以体现在对家人、朋友或陌生人的小帮助上,如在公共场合让座给需要的人,或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提供安慰和建议。
在诗歌中,悯恤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世界:
在悯恤的光辉下, 世界变得温柔, 每一颗心, 都沐浴在爱的海洋。
悯恤可以联想到温暖的色调,如柔和的黄色和橙色,以及轻柔的音乐,如钢琴曲,它们都能唤起一种温馨和关怀的感觉。
在英语中,与“悯恤”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ompassion”或“mercy”,它们在语义上相近,但“compassion”更强调情感上的共鸣,而“mercy”则更多指宽恕和仁慈。
悯恤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词汇,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和道德追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1.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
2.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