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8:04
“折冲万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曲折地前进,跨越万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行军或旅行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最终达到了目的地。它强调了坚韧不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折冲万里”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的远征或冒险,如古代的边塞诗或现代的冒险小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需要长时间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或旅程。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地理学,它可能特指长途行军或探险。
同义词: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历尽艰辛 反义词:一帆风顺、平步青云、顺风顺水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跋山涉水”更强调地理上的困难,“千辛万苦”则更广泛地涵盖了各种困难。
“折冲万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术语,最初可能指的是军队在远征中经历的曲折和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在**文化中,“折冲万里”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坚韧和毅力的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到底。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激励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有类似的坚持和勇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长途徒步旅行中体验到了“折冲万里”的感觉。尽管路途艰难,但最终到达目的地时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折冲万里,风霜雪雨, 不问归期,只问前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沙漠或山脉的画面,人们在艰难地前行。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脚步声和呼吸声,共同构成了一幅艰苦旅行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ravel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虽然不如“折冲万里”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感,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折冲万里”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长途旅行或任务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有坚持和勇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
且陛下所以起复嵩之者,为其~之才与?(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冲】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