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41:40
“折冲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千里之外进行外交谈判或军事对抗,以解决冲突或达成协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远距离的沟通和策略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面的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折冲千里”常用来形容智谋深远、策略高明的外交家或军事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军事战略等,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复杂的谈判过程或战略部署。
“折冲”原指古代战车上的横木,用于冲撞敌军,后来引申为解决冲突的手段。“千里”则强调距离的远。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后来在汉语中广泛使用,成为描述远距离策略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因此“折冲千里”这样的成语深受推崇。它反映了古代对于外交和军事策略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智者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策略和远见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局势中找到解决方案的智者。它激发人们对策略和智慧的尊重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国际关系或商业谈判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在远距离上达成目标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折冲千里外,智谋胜千军。”
想象一位智者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通过书信和使者进行外交谈判,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深远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plomacy from afar”或“strategic negotiation at a distance”,但这些表达没有“折冲千里”这样的成语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底蕴。
“折冲千里”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智谋和策略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贾督有—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冲】
3.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