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4:43
词汇“察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察允”可以理解为“仔细观察并允许”或“经过审查后同意”。其中,“察”意味着仔细观察或审查,“允”则表示允许或同意。
由于“察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特定的专业或文言文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法律文件或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察允”来表示经过审查后的同意。
“察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察”和“允”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组合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献或场合中被保留下来。
在古代,对奏折的“察允”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表示**经过审查后对某项事务的同意。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由于“察允”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与权威和决策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用到“察允”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正式的文件或特定的历史文献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察允”用于描述一个权威人物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例如:“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对我的计划进行了察允。”
由于“察允”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察允”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approve after review”。
“察允”是一个较为正式和专业的词汇,它在特定的语境和文献中可能会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和直观的表达方式。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允,信也。 、 《尔雅》-允,信也;允,诚也。 、 《易·晋》-众允。 、 《书·尧典》-允恭克让。 、 《诗·商颂·长发》-允也天子。 、 《方言》-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
【组词】
允元、 允直、 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