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9:35
“于是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于是”和“乎”组成。其中,“于是”表示在某种情况或条件之后发生的事情,而“乎”是一个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常用来加强语气或表示疑问。结合起来,“于是乎”通常用来表示在某种情况或条件之后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事情,带有一定的文雅和强调的语气。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语气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于是乎”更偏向于文雅和强调的语气,而其他词汇则更为常见和口语化。
“于是乎”源自文言文,其中“乎”是一个古老的语气词,用于加强语气或表示疑问。随着语言的发展,“于是乎”逐渐被用于现代汉语中,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文雅和古风。
在**传统文化中,文言文和古风词汇一直受到推崇,因此“于是乎”这样的词汇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于是乎”给人一种庄重、文雅的感觉,常用于强调**的必然性和连贯性。在写作和表达中,使用“于是乎”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在撰写正式文档或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使用“于是乎”来连接前后文,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逻辑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于是乎”来表达情感的转折或**的发展,如:
于是乎,春风拂过,花开满园, 于是乎,岁月流转,情深不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景色变化的画面,如季节的更替;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段旋律流畅、节奏平稳的音乐,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的连贯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d so”或“therefore”,但它们没有“于是乎”那种文雅和古风的韵味。
“于是乎”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文雅气息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理解和运用“于是乎”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乎】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