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7:10
词汇:[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指的是将一系列具体的事物、现象或思想抽象化,形成一个普遍性的概念或理论。这个过程涉及从具体实例中提取共性,忽略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相关现象。
“概念的概括”源自拉丁语“conceptus”(概念)和“generalis”(普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描述理论构建和知识抽象化的过程中。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爆炸和知识专业化,“概念的概括”变得尤为重要,它帮助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共性和规律,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理解。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简洁和高效,它代表了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给人以秩序感和掌控感。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将复杂的信息概括成几个关键点,以便更好地记忆和传达。例如,在准备会议报告时,我会先概括主要发现,然后再展开详细讨论。
在诗歌中,我可以使用“概念的概括”来构建隐喻,比如:“生活是一幅画,我们是那些概括其美的艺术家。”
想象一幅抽象画,其中各种颜色和形状代表了不同的概念和思想,而“概念的概括”则是将这些元素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不同语言中,如中文的“概括”和英文的“generaliz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概念的概括”是理解和沟通复杂事物的关键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简化信息,还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在个人学*和职业发展中,掌握这一技能至关重要。
1.
【概】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惜誓》-同权槩而就衡。 、 《礼记·月令》-斛甬,正权概。 、 《韩非子·外储说》-槩者,平量者也。
【组词】
概量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3.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4.
【概】
(形声。从木,既声。本义:量米粟时刮平斗斛(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惜誓》-同权槩而就衡。 、 《礼记·月令》-斛甬,正权概。 、 《韩非子·外储说》-槩者,平量者也。
【组词】
概量
5.
【括】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引证】
《说文》。按,絜者,束也。-括,絜也。 、 《易·坤》。注:“结也。”-括囊。 、 《韩诗章句》-括,约束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卫北宫括。 、 《淮南子·齐俗》-羌人括领。 、 马中锡《中山狼传》-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
【组词】
括囊、 括发、 括结、 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