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4:52
指不胜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指弯曲不能伸直,比喻数量多到无法计算或列举。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数量极多,难以一一列举或计算。
该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指不胜屈,屈不胜指。”原意是指手指弯曲不能伸直,后引申为数量极多,难以计数。
在文化中,该成语常用于强调事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了人对数量和多样性的重视。
该成语给人以丰富、壮观的感觉,常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如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该成语来形容一位朋友的书籍收藏,确实多到让人惊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指不胜屈的星辰,点缀着夜空的深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繁星点点的夜空,或是满载书籍的图书馆;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书籍翻页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untless”或“innumerable”,但“指不胜屈”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指不胜屈 是一个富有形象性和文化内涵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学*汉语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水平和理解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要。
本朝大臣夺情任事者,指不胜屈。
《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命,不以家事辞王事。象这样的,~。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4.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