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4:27
词汇“[札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札瘥”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札瘥”(zhá chài)的字面意思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上的裂缝,引申为书写的错误或瑕疵。在古代,人们用木片或竹片作为书写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上有裂缝,就会影响书写,因此“札瘥”也指书写中的错误或不完美之处。
在古代文献中,“札瘥”常用于描述书写或文献的瑕疵。例如,在描述古代书籍的保存状态时,可能会提到“札瘥”来表示书籍的损坏或错误。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书法时,可能会偶尔提及。
“札”原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瘥”指裂缝或瑕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札瘥”这个词汇,专门用来描述书写材料的瑕疵或书写中的错误。
在古代,书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因此与书写相关的词汇往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札瘥”作为一个描述书写瑕疵的词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书写质量的重视。
提到“札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房、书法家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文化遗产的尊重。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朴、严谨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札瘥”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习古代文献或书法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札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历史的痕迹或文化的瑕疵,从而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书房中,书法家正在修复带有“札瘥”的古籍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古朴、沉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札瘥”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书写或文献的瑕疵。
“札瘥”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书写质量的重视。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时,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1.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
2.
【瘥】
病;疫病。
【引证】
《说文》-瘥,病也。 、 《国语·周语》。注:“病也。”-无天昏札瘥之忧。 、 《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 、 《左传·昭公十九年》。贾注:“小疫曰瘥。”-札瘥夭昏。
【组词】
瘥札、 瘥瘼、 瘥疠、 瘥昏
喻指缺点。
【引证】
明·宋濂《潜溪录》-气高或怒张,微疵玉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