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5:18
词汇“作孝”在中文中是一个相对传统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行为。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作孝”字面意思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在**传统文化中,孝顺被视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父母、照顾他们的生活、遵循他们的教诲等。
“作孝”一词源远流长,其概念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如《孝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孝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尊敬和照顾父母——一直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交往中,孝顺的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提到“作孝”,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场景,如子女陪伴父母散步、一起吃饭等。这种情感反应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发展,这种无私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作孝”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孝”:
春风拂面,柳絮飘飘,
儿孙绕膝,笑声盈盈。
作孝之心,如水绵绵,
家和万事,福寿双全。
提到“作孝”,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中年人搀扶着年迈的父母在公园散步,背景音乐是柔和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有尊敬和照顾父母的概念,但可能没有“作孝”这样明确的词汇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通过对“作孝”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孝顺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行为描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传统词汇的使用和理解,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