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4:28
汗牛充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牛累得出汗,书堆得满屋”,用来形容书籍非常多,多到可以累坏搬运的牛,堆满整个屋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书籍数量之多,以至于在搬运和存放时都显得非常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汗牛充栋 常用来形容某人藏书丰富,或者某个图书馆、书店的藏书量巨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拥有的知识量或信息量非常庞大。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或出版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藏书量或出版物的数量。
同义词:浩如烟海、堆积如山、琳琅满目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汗牛充栋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甫里先生传》:“先生之藏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这里的“汗牛”指的是搬运书籍的牛因为劳累而出汗,“充栋”则是指书籍堆满了整个屋子。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书籍或资料的数量非常多。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知识的象征,藏书丰富往往被认为是学问渊博的体现。因此,汗牛充栋** 这个成语在描述书籍数量时,也隐含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推崇。
汗牛充栋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博学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书籍的安静书房,以及一个沉浸在书海中的学者形象。这种联想让人感到一种知识的厚重和学*的宁静。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观过一个私人图书馆,那里的藏书量真是汗牛充栋,每一本书都像是知识的宝藏,让人流连忘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书海无涯汗牛充栋,
智慧之光映照心房。
每一页都是知识的馈赠,
每一行都是思想的飞扬。
想象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书架高耸入云,书籍堆叠如山,搬运书籍的牛因为劳累而出汗。这种场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听觉上的宁静,仿佛能听到书籍翻动的声音和学者沉思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a mountain of books" 或 "an ocean of books",用来形容书籍数量之多。这些表达虽然没有 汗牛充栋 那样富有形象和历史感,但也传达了相似的含义。
汗牛充栋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书籍的数量之多,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问的追求。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生动地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度。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唐代学者陆质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著书《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对《春秋》有独到研究,柳宗元对他的治学严谨深表敬佩,他在陆质死后为《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充】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充,长也,高也。 、 《仪礼·特牲礼》-宗人视牲告充。
4.
【栋】
(形声。从木,东声。本义: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皮 的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栋,极也。从木,东声。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 、 《易·大过》。虞注:“正中曰栋。”-栋隆。 、 《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韩愈《合江亭》-梁栋宏可爱。
【组词】
栋宇、 栋桴、 栋折、 栋折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