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5:37
汗珠子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从皮肤表面渗出的小水珠,通常是由于体温升高、**或紧张等原因导致的出汗现象。基本含义是指人体出汗时形成的小水滴。
“汗珠子”一词源于汉语,由“汗”和“珠子”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汗”指汗水,“珠子”指小珠状物,两者结合形象地描述了汗水的形态。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汗珠子”常与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的关注。
“汗珠子”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辛苦和努力,也可能联想到炎热或紧张的情绪。在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辛勤付出或紧张状态。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看到建筑工人额头上挂着汗珠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的辛勤劳动。
诗歌: 汗珠子在额头上跳舞, 是夏日的热情在呼唤。 每一滴都是勤劳的证明, 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ds of sweat”,用来描述同样的生理现象。不同文化中,对汗水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理和情感体验。
“汗珠子”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它不仅描述了生理现象,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