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5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52:21
“德能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德行浅,能力不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不高尚,能力也不强,通常带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反面角色或者批评某人的不足。在口语中,可能用于朋友之间的自嘲或者对某人的批评。在专业领域,可能用于评价某人的职业素养或专业能力。
同义词“****”强调的是品德与地位不相称,而“德才兼无”则强调品德和才能都不足。反义词“德才兼备”和“德高望重”则分别强调品德和才能都优秀,以及品德高尚且受人尊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德”和“*”以及“能”和“鲜”两个部分组成,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德行和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因此,“德能鲜”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影响力,尤其是在教育和职场环境中。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足和缺陷。在使用时,可能会引起听者的反思或自我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或他人,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避免成为“德*能鲜”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德*能鲜莫自哀,勤学苦练终成才。”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无助的身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批评或自责的声音。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lacking in both virtue and abilit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德能鲜”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在个人发展还是社会交往中,都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认知。
我到手的帝位,不料竟成泡影,我是~,不容多说了。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薄】
3.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4.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