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7:40
包裹 是一个名词,字面意思是指用纸、布或其他材料包起来的物品,通常是为了保护、携带或邮寄。在日常生活中,包裹常指通过邮递服务发送的物品。
包裹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用布或其他材料包裹物品的动作或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特别是在邮政和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在不同的文化中,包裹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节日或特殊场合,包裹通常与礼物和祝福联系在一起。在商业社会中,包裹是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裹 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期待和惊喜的情感。收到包裹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兴奋和好奇,想知道里面是什么。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收到一个远方朋友寄来的包裹总是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这种体验不仅是一种物质的接收,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在诗歌中,包裹可以被用来象征未知的旅程或内心的秘密:
未启的包裹,藏着旅途的秘密, 每一层布,都是时间的痕迹。
包裹 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各种包装材料和形状各异的盒子。听觉上,打开包裹时纸张的沙沙声或塑料的撕裂声都能唤起一种期待感。
在英语中,包裹 对应的词汇是 "package" 或 "parcel"。在不同的文化中,包裹的包装和邮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概念和功能是相似的。
包裹 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概念,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通过对包裹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和生活中的多重意义和应用。
1.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
2.
【裹】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裹,缠也。 、 《穆天子传》-朱三百,裹。 、 《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富之以国裹。 、 《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无不裹也。 、 宋玉《高唐赋》-绿叶紫裹。 、 郭璞《江赋》-濯颖散裹。 、 《资治通鉴》-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
【组词】
裹束、 裹足、 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