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1:16
“振穷恤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帮助贫困的人,照顾孤寡的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社会互助和慈善行为,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仁慈和慷慨,或者用来赞扬某个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善行。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赞赏或期望。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慈善事业,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社会福利政策或慈善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同义词:扶危济困、助人为乐、乐善好施 反义词: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冷酷无情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振穷恤寡”在道德和行为层面形成对比。
“振穷恤寡”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互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振穷恤寡”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与儒家提倡的“仁爱”和“礼”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社会责任和慈善精神,尤其是在讨论社会福利和公益活动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的和谐与互助。它鼓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从而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志愿者组织,我们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和陪伴。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振穷恤寡”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人间亦需振穷恤寡,共绘和谐图。”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志愿者在寒冷的冬日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的衣物和食物。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振穷恤寡”的温暖和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charity”和“philanthropy”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实践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的关怀和帮助他人的精神是相通的。
“振穷恤寡”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同情和关怀的情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3.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4.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