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7:12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出身农村、未受过良好教育、行为举止较为粗俗的人。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教养、见识浅*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村夫俗子 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与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的角色,强调主人公的高贵或智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讽刺或嘲笑某人的无知或粗鲁。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用语而非学术或专业术语。
同义词:乡巴佬、土包子、粗人 反义词:绅士、淑女、文人雅士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语义上与 村夫俗子 相近,但各自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细微差别。例如,“乡巴佬”可能更强调地域性,而“绅士”则强调教养和礼貌。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村夫”和“俗子”两个词组成。在古代,这两个词分别指代农村的男子和世俗之人,后来逐渐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含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词汇的贬义色彩逐渐增强。
在传统文化中,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反映了城乡差异和教育水平的不平等。它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教养和文明行为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它带有歧视性。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无知、粗鲁和缺乏教养。在表达中,我可能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带来不快。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行为粗鲁的人,但我通常不会用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来形容他们,而是选择更中性的词汇来描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村夫俗子,不知书香,
田间劳作,汗滴禾下。
虽无文墨,心存善良,
世间百态,皆在眼中。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穿着简朴的农民在田间劳作,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峦。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农村的鸡鸣狗吠声。
在英语中,村夫俗子 可能对应词汇如 "country bumpkin" 或 "hillbilly",这些词汇同样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来自农村、行为粗鲁的人。
村夫俗子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在表达时,选择更中性和包容的词汇会更为恰当。
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你不要跟这个~一般见识。
1.
【村】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邨,地名。 、 陶潜《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