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5:24
材茂行絜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材茂行絜 形容一个人不仅资质优秀、才华横溢(材茂),而且品行端正、纯洁无瑕(行絜)。
在文学作品中,材茂行絜 常用来赞美那些既有卓越才能又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强调一个人的全面优秀。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理想的候选人或员工。
同义词:
反义词:
材茂行絜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人才的理想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材茂行絜**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人才的理想化要求,即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德行。这种观念在教育、选拔人才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理想人物。它鼓励人们在追求才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面试中听到面试官用材茂行絜来形容一个候选人,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品德和才能同样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材茂行絜,德艺双馨,
才华横溢,品行端正。
世间少有,理想之人,
激励我辈,追求卓越。
在视觉上,材茂行絜 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文人的画作,他们既有书卷气,又有正气凛然的形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象征着高洁的品行和深邃的才华。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n of great talent and integrity”,强调才能和正直的品质。
材茂行絜 这个成语深刻地体现了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德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1.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2.
【茂】
(形声。从艸,戊(wù)声。本义:草木繁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茂,草丰盛也。 、 《诗·大雅·召卬》-草不溃茂。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茂英、 茂苑、 茂育、 茂实、 茂遂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絜。-絜,麻一絜也。 、 《通俗文》-束缚谓之絜。 、 《广雅》-絜,束也。 、 《韩非子·五蠹》-子孙累世絜驾。
用绳度量围长。
【引证】
《庄子》-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