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5:54
词汇“不戁不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不戁不竦”字面意思是指不畏惧、不惊慌。其中,“戁”(nǎn)意为恐惧,“竦”(sǒng)意为惊恐。因此,“不戁不竦”整体上表达了一种镇定自若、无所畏惧的态度。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一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从容不迫。在现代语境中,由于其较为生僻,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用于强调某人在压力下的冷静和坚定。
“不戁不竦”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显著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使用范围和频率都有所减少。
在古代**,强调君子应当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镇定和从容,这一观念在“不戁不竦”这一词汇中得到了体现。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一种理想化要求。
这一词汇给人以坚定和自信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些历史人物或英雄形象时,可以用来强调他们的勇敢和坚定。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不戁不竦”用于描绘主角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勇敢,以此来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镇定自若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稳定、旋律坚定的音乐来表达这种不畏惧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unflinching”或“undaunted”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不戁不竦”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的镇定和勇敢的精神是值得学和传承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戁】 恐惧:“不~不竦,百禄是总。”。 恭敬。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竦】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敬者,肃也。”-竦,敬也。 、 《聊斋志异·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
【组词】
竦然、 竦听、 竦立、 竦敬、 竦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