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2:42
忍俊不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住不笑”,但实际上表示“忍不住笑出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遇到有趣或滑稽的事情时,无法抑制住笑意,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忍俊不禁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于古代汉语中。"忍俊"意为忍住笑意,"不禁"意为无法抑制,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用于表达无法抑制的笑意。
在**文化中,笑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忍俊不禁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对幽默和快乐的追求。在社交场合,适时的幽默和笑声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忍俊不禁 带给我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朋友间的欢笑以及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看喜剧电影,电影中的情节让我们忍俊不禁,那种共同的笑声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诗歌:
春风拂面笑意浓,
忍俊不禁花间行。
鸟语花香皆成趣,
心随笑语共轻盈。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在户外野餐,阳光明媚,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大人们围坐在一起,不时传来忍俊不禁的笑声。 听觉:想象一段录音,一群朋友在聚会上分享趣事,不时传来忍俊不禁的笑声,背景是轻松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an't help but laugh" 或 "burst into laugh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无法抑制的笑意。
忍俊不禁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表达幽默和快乐时更加生动和准确。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1.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2.
【俊】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俊,材千人也。 、 《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 《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 、 《礼记·王制》-俊士。 、 《礼记·月令》-赞杰俊。
【组词】
俊选、 俊良、 俊物、 俊群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禁】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禁,吉凶之忌也。 、 《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使帅其属而掌邦禁。 、 《礼记·曲礼》-入意而问禁。
【组词】
禁条、 禁肉、 禁忌日、 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