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9:51
“五显公”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五位显赫的公爵或贵族。在古代,公爵是封建制度中的高级贵族,地位仅次于王或。因此,“五显公”可以理解为五位地位显赫、声名远播的贵族。
“五显公”一词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其中“五”指的是数量,“显”表示显赫、显著,“公”则是封建贵族的称号。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历史研究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社会,贵族阶层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因此,“五显公”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提到“五显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力、荣耀和责任。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贵族生活的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小说时遇到“五显公”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和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五显公,坐拥江山,风云变幻,唯我独尊。”
想象一幅画面:五位身着华丽官服的贵族,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周围是恭敬的仆人和华丽的装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庄严的音乐和宏伟的建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五位公爵”(Five Dukes),但在使用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五显公”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贵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过去的文化和社会。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显】
(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显,头明饰也。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