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4:06
“五更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夜晚的时间段。在**古代,夜晚被分为五个更次,每个更次大约两小时。五更头指的是第五个更次,即天快亮的时候,大约是凌晨3点到5点之间。
“五更头”源自**古代的时间划分系统,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时间划分方式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太常用,但“五更头”这一词汇仍保留在某些文学和口语表达中。
在**传统文化中,五更头常与勤劳、早起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如“闻鸡起舞”的故事。同时,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孤独、凄凉的情感,如“五更头,寒风凛冽,孤灯独影”。
五更头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期待。它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开始,让人联想到新的希望和机会。
在我的生活中,五更头常出现在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情感表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更头”:
五更头,星光渐隐,
晨曦微露,希望初生。
寒风中,孤影独行,
心怀梦想,迎接黎明。
五更头让我联想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宁静的街道,以及远处传来的鸟鸣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五更头的独特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时间段可能被称为“dawn”或“early morning”,但“五更头”这一特定表达方式是**文化独有的。
通过对“五更头”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