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9:31
词汇“于飞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于”是一个介词,常表示“在”或“到”的意思;“飞”通常指“飞行”或“迅速移动”;“乐”则通常指“快乐”或“乐趣”。将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于飞乐”可以理解为“在飞行中感到快乐”或“享受飞行的乐趣”。
由于“于飞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鸟类或飞行器的飞行体验,表达一种自由和快乐的情感。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于飞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某些文化中,飞行可能被视为一种自由和解放的象征,因此“于飞乐”可能在这些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过飞行体验,可能会用“于飞乐”来形容那种在空中飞翔的快乐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于飞乐”来表达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愿我如鸟,**于飞乐**于天际,
穿越云层,追逐日光。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飞行的快乐,例如英语中的“joy of flying”。
“于飞乐”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形象地表达飞行中的快乐和自由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3.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