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51
木犀(mù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植物,即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桂花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以其芬芳的花朵而闻名,花色有白、黄、橙等,花香浓郁,常用于制作香料和茶叶。
木犀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指的是桂花这种植物。在古代文献中,木犀就已经出现,如《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桂花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犀一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指代桂花。
在**文化中,桂花有着特殊的地位,常被用来象征吉祥、美好和高洁。在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桂花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与团圆、美满的寓意相联系。
木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愉悦和怀旧。它的花香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宁静和丰收的喜悦,也可能唤起对故乡或童年时光的回忆。
在日常生活中,木犀可能出现在公园、庭院或街道两旁,为城市增添一抹自然的香气。在家庭中,人们可能会用桂花制作花茶或糕点,享受其独特的风味。
在诗歌中,木犀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秋风轻拂,木犀花开,
香气飘溢,心随风摆。
木犀的花朵通常是小小的,但香气浓郁,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黄色和柔和的秋风声。在视觉上,桂花树的形态优雅,花朵点缀其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桂花通常被称为“sweet osmanthus”或“fragrant olive”,在不同的文化中,桂花也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如美好、纯洁和秋天的到来。
木犀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了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植物,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文学和日常对话的魅力。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