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0:28
洞彻:这个词由“洞”和“彻”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透彻地了解或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它强调的是对事物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通常用于描述对复杂或深奥事物的深刻洞察。
“洞彻”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洞”(意为深入、透彻)和“彻”(意为彻底、完全)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用于描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洞彻”常与智慧、学识和深刻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尊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赞扬那些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深刻见解的人。
“洞彻”这个词给人以深邃、智慧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能够透过表面看到事物本质的人,给人以敬畏和尊重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教授,他对复杂的经济理论有着洞彻的理解,他的讲解总是能够让我豁然开朗,对经济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洞彻”:
月光下,他的眼神洞彻了夜的深邃,
星辰在他的眼眸中闪烁,
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视觉上,“洞彻”让人联想到深邃的眼睛,仿佛能够看透一切。听觉上,它可能与深沉、有力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如同智者的教诲。
在英语中,“洞彻”可以对应为“penetrating”或“profound”,虽然这些词在细微的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事物深入理解的意思。
通过对“洞彻”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深刻见解和智慧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时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我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1.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2.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