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8:38
“元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最初、最原始的状态或起点。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起点或根本,常用于哲学、**和文学等领域。
“元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元”意为最初、首要,“始”意为开始。在古代文献中,如《易经》中就有“元亨利贞”的表述,其中“元”即有初始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始”在道教中被赋予了更深的**和哲学意义。
在**文化中,“元始”与道教的宇宙观紧密相关,代表着宇宙的初始和根本。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象征事物的根本和不可动摇的基础。
“元始”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奥秘。在思考和表达中,它常常引发对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深刻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道教文献时遇到“元始天尊”的概念,这让我对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元始”:
在元始的晨曦中,
宇宙悄然展开它的画卷,
星辰点缀着无尽的蓝,
生命在沉默中缓缓苏醒。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无垠的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光芒,代表着“元始”的开始。音乐上,可以是一段缓慢而庄严的旋律,象征着宇宙的诞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imordial”或“origin”,它们也用来描述事物的起源和最初状态,但在**和哲学上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元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起点,也引发了对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元始”这个词,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表达深度。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