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3:51
词汇“支干”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树木的主干和分支,或者是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延伸部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支干”进行深入分析:
“支干”字面意思是指树木的主干和分支,引申为事物的基本结构和次要部分。在生物学中,支干可以指植物的茎和枝条;在组织结构中,支干可以指主要部门和分支机构。
“支干”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支”指分支,“干”指主干。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结构和组织。
在**文化中,树木常常被用作比喻,如“枝繁叶茂”形容家族或组织的繁荣。因此,“支干”在描述家族或组织结构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支干”给人一种稳固和有序的感觉,联想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支干”来描述一个复杂的项目结构,或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岁月如树,支干交错,每一条枝桠都承载着记忆的重量。”
想象一棵古老的树,支干纵横,树叶沙沙作响,这样的画面和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深远。
在英语中,“支干”可以对应为“branches and stems”,在描述组织结构时,可能会使用“branches”来表示分支。
通过对“支干”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结构和组织时的多功能性。这个词不仅在生物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在文学和社会学中也有丰富的应用。了解“支干”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