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1:25
[叩齿] 的字面意思是用上下牙齿轻轻相碰。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动作,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牙齿相碰的行为。
[叩齿]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叩”(敲击)和“齿”(牙齿)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有“叩齿”一词,描述寒冷时的生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叩齿有时也与养生保健相关,如传统养生法中的“叩齿功”,认为通过定期叩齿可以增强牙齿和颌骨的健康。
[叩齿]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与寒冷、紧张或恐惧相关。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冬天的寒冷、紧张的氛围或某些疾病症状。
在寒冷的冬日,我常常会感受到叩齿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这种自然的生理反应让我更加意识到身体的保暖需求。
在诗歌中,可以将叩齿融入描述寒冷的场景:
寒风凛冽,夜幕低垂,
星光下,我叩齿取暖。
[叩齿]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寒冷的冬夜,一个人在寒风中颤抖。听觉联想则是牙齿相碰时发出的轻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tter one's teeth”,用来描述因寒冷或紧张而牙齿打颤的情况。
[叩齿] 作为一个描述生理反应的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其基本含义、语境用法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 《周礼·地官·司关》-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 、 《荀子·法行》-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 《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 、 《淮南子·说林》-眾者叩舟。 、 马中锡《中山狼传》-以杖叩狼。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
【组词】
叩胫、 叩门扉、 叩心、 叩门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