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6:07
“克恭克顺”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克恭”和“克顺”。其中,“克”在这里表示能够、胜任的意思,“恭”指恭敬,“顺”指顺从。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做到恭敬和顺从。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能够恰当地表现出恭敬的态度,并且顺从他人的意愿或社会规范。
在文学作品中,“克恭克顺”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特别是在描述古代官员或臣子对君主的态度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写作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行为和社会风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例如“恭顺”更强调恭敬和顺从的结合,而“顺从”可能更多指服从,不一定包含恭敬的意味。
“克恭克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官场和家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语境中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克恭克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准则,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种行为准则在古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规矩,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过于保守或缺乏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正式场合或对待长辈时,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恰当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某人对权威或长辈的态度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描述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行为时,可以说他“克恭克顺”。
在诗歌中,可以将“克恭克顺”融入描述传统美德的诗句中:
春风拂面柳丝长,
克恭克顺礼仪彰。
古风犹存心间暖,
和谐社会共筑梦。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穿着朝服,面带恭敬的表情,行礼如仪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给人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pectful and obedient”,但在语境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性和独立,因此在描述类似行为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克恭克顺”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文化价值观。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可能不再普遍,但它仍然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
3.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4.
【顺】
(会意。从页,从巛。页(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顺,循也。 、 《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 《资治通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组词】
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 顺衽、 顺领、 顺绪、 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