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51:56
冰锥:字面意思是指由冰形成的锥形物体,通常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水滴或雪在特定条件下冻结形成。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自然现象,常见于冬季或高海拔地区的屋檐、悬崖边缘等地方。
冰锥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冰”和“锥”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冰和锥形物体。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更倾向于描述自然现象而非具体物体。随着语言的发展,冰锥逐渐被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形成物。
在某些文化中,冰锥可能被视为冬季的象征,与节日和庆典相关联。例如,在北欧的一些传统节日中,冰锥可能被用作装饰品,象征着冬日的美丽和纯净。
冰锥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寒冷、尖锐和美丽。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冬日的宁静和纯净,也可能让人感受到寒冷和孤独。
在个人经历中,冰锥可能与童年记忆中的冬日游戏相关,如敲打屋檐下的冰锥,或是在雪地中寻找最长的冰锥。
诗歌: 冰锥悬挂,冬日的泪珠, 晶莹剔透,寒风中摇曳。 尖锐的边缘,冷酷的美丽, 冬日的诗篇,静静地诉说。
在不同语言中,冰锥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象征意义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冰锥被称为“icicle”,在法语中被称为“stalactite de glace”。
冰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冰锥这一词汇,可以增强对寒冷气候和冬季美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锥】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锥,锐也。 、 《释名·释用器》-锥,利也。 、 《战国策·秦策一》-引锥自刺其股。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锥之处囊中。
【组词】
锥刀、 锥矢、 锥囊、 锥行衰、 锥行之陈、 锥毛、 锥刀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