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4:13
旁听:指在未经正式注册或授权的情况下,参与某项活动或课程的学*,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听讲,但不参与正式的评估或获得学分。
旁听一词由“旁”和“听”组成,“旁”意味着侧面或非正式,“听”则是指听取。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主要用于描述非正式的学*或听取行为。
在*文化中,旁听有时被视为一种学的方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允许非正式学生旁听某些课程,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交流。
旁听可能让人联想到好奇心、学*的热情或是偶然的机遇。它也可能带有一种非正式、轻松的氛围。
在大学期间,我曾旁听了一门心理学课程,这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改变了我的专业选择。
在诗歌中,旁听可以被用来比喻生活的偶然性和学*的无边界: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旁听着 每一朵浪花的秘密, 不经意间,心海泛起了涟漪。
旁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安静的图书馆,或是课堂上专注的学生,或是咖啡馆里低语的交谈。
在英语中,“audit”一词在教育领域中与“旁听”相似,指学生参加课程但不计入学分。
旁听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学方式,也反映了学的灵活性和偶然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旁听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经历和感受。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