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2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23:10
旁听席:指的是在法庭、会议室或其他正式场合中,为非直接参与讨论或审判的人员设置的座位区域。旁听席的目的是让公众、媒体或其他相关人员能够观察和听取正在进行的活动,而不直接参与其中。
旁听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旁听”和“席”两个词组成。“旁听”意味着在旁边听取,而“席”指的是座位或位置。在历史上,旁听席的概念随着公开审判和会议的需求而发展。
在许多文化中,旁听席象征着公开和透明,是民主和法治的体现。它允许公众监督,确保过程的公正性。
旁听席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剧中的紧张氛围,或是学术讲座中的专注学*。它也可能引发对公正和透明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旁听席可能是在大学讲座中选择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学*教授的讲解。
在诗歌中,旁听席可以被描绘为“知识的殿堂,思想的舞台”,象征着学*和理解的场所。
旁听席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剧中的紧张音乐和严肃的法庭布局,或是学术讲座中的安静和专注。
在不同文化中,旁听席的概念相似,但其具体实现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法庭的旁听席可能更加开放,而在其他国家可能更加封闭。
旁听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法律和学术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有其比喻和象征意义。它提醒我们公开和透明的价值,以及旁观者在任何**中的角色和责任。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3.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